點教育》新課綱實施第二年,高中已注定人財兩失
臺灣二十多年來的教改行動,一直環繞著「自由、彈性、多元」核心價值推展,這一次的新課綱實施高倡「適性揚才」,特別是針對高中,要求增加校訂必修、班級數1.2至1.5倍的選修科目、彈性(自主)學習時間、學習歷程檔案等,教改精神是一貫的。然而,當我們越來越重視不要由上而下、不要一體適用,要尊重在地脈絡、教學自主、學生中心時,這就注定了教育行政主管機關、學校、老師、學生,以及家長都會更加忙碌,而且各方有形或無形成本都會墊高,這其中一個昂貴的成本來自於提供「量身打造」課程及教學的師資人力,因為學校勢必得自行增加開設許多課程或教學、輔導方案,好讓學生得以適性學習,師資人力需求已遠非昔日可比。
面對這樣的新需求,「要增加師資員額編制」或「讓現職老師超鐘點工作」,是不同方向的兩種衡量,若純就金錢計算,自然後者成本較低,果不其然,在行政院嚴控教師員額、教育部不想做苦工的狀態下,高中教師員額編制難以擴增,注定今後得多做苦工。
過去這幾年,不少有遠見的高中校長、教師工會早已針對師資員額,要求至少應擴編12%以上,教育部長官們最豪氣的回應是:「要人,真的沒辦法,要錢的話,只要有助於新課綱實施,沒問題,政府已經編列四年4、5百億元的專案預算!」但實際情形是,這數百億預算大約只有21億撥給高中,作為超鐘點的補助。因此,真正的狀態是:「要人,沒人,要錢,只有一丁點」。
20200806-教育部長潘文忠出席技職教育貢獻獎頒獎典禮。(盧逸峰攝)
作者指出,教育部編列的專案預算,實際上並未真正補貼到高中教師的薪資。圖為教育部長潘文忠(資料照,盧逸峰攝)
108學年度,在只有一個年級實施新課綱的狀態下,已經有不少高中教師得同時準備三、四門課,有的是眼前高一學生要上的課程,有的是預先為109學年度高二生研發設計的課程。以一個50班規模的學校做保守估計,108學年度每一學期至少增加約900節課程量,109學年度高一、二同時實施新課綱,課程量應該會倍增。
50班規模,算是比較大的學校,教師員額大約有120人,即使如此,超鐘點2至4節課幾乎成了常態,自然學科或科技學科教師則可能超過6節。不過,「上課」是容易量化的部分,除此之外,隨著授課科目數及授課節數雙重增加,連帶的備課、作業批閱、學生指導及評量負擔也同步加重,其他還有如因應新課綱所增加的課程研發、跨學科領域共同備課或研習、提供學生適性揚才的諮詢、輔導學生自主學習、檢核學習歷程檔案、指導學生探究實作等工作,可就難以量化為工時了,這些隱形工時導致現場教師已經得常態性、全面性的加班,但幾乎都無法從上述21億中得到相應的加班費。
教育部是否知道學校現場這樣的人力窘況呢?當然知道,教育部的因應做法是以行政命令放寬教師每週超鐘點時數,由原定6節課可「合法」增加為9節課,擺明了根本不管老師的身心負擔和課程教學品質。
此外,請不要忘記了,臺灣高中的學校規模差異不小,根據《中華民國108年版教育統計》所載,107學年度國立、直轄市立、縣市立高中的每校平均班級數,依序分別是43.9(5,881班/134校)、45.7(5,985班/131校)、15.4(508班/33校),縣市立高中的班級數差不多僅有國立或直轄市立的1/3,搭配班級數核給的教師員額自然也大幅減少,再者,縣市立高中幾乎都是「完全中學」,而且不少學校位處偏鄉,教師流動率高,但他們使用的國家課綱可是同一套,負擔之重,壓力之大,不知教育部長官能否想像?國立、直轄市立大校可能還有力氣高喊吃不消,縣市立小校應該已經無力呻吟。
這位數學老師,靠什麼方法成為股市神手呢?(示意圖/pakutaso)
新課綱中增加的課程研發、跨學科領域備課、學生諮詢等工作,難以量化為工時,卻讓教師必需常態性的加班,且未得到相應的加班費用。示意圖。(資料照,取自pakutaso)
8月4日,趁著教育部舉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會議(北部場),教師工會發動教師到現場舉牌抗議,再次呼籲教育部應正視現有教師員額無法落實十二年國教「自主學習」、「適性揚才」理想的困境,以及衝擊學生受教品質的隱憂。教育部長潘文忠的初步回應仍是避重就輕,一時之間顯然無法做出任何實質承諾,這是民國109年8月的景況,距新課綱實施已超過一年,距政府宣示開始推動十二年國教已超過九年。
綜觀十二年國教的推動,師資和課程良窳一直是成敗關鍵,當優質師資承擔授課科目數及授課節數雙重增加的過度壓力,以及難以估算的隱形工時負荷時,關於課程品質、學生受教權的維繫,應該是越來越無法實現了。
在教育部一直宣稱已經做好十二年國教的充分準備時,目前迫切問題之一竟是教師人力根本不足,以致疲於上課或執行隱形工時的諸多任務。在經費有限、人力短缺中,關於優質師資及課程的期望、學生受教品質的維護等,似乎是緣木求魚了。(相關報導:點教育》除了線上學習,COVID-19對教育還說了些甚麼?|更多文章)
*作者為通識再現主筆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