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8課綱高中自主學習各彈各的調?學者:明星高中自由高、私中引導多
08課綱上路周年,被視為能驅動現場改變的核心關鍵之一「高中自主學習」,在各校究竟執行狀況如何?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辦的研討會上,首度有學者發表對各高中的第一手觀察。
作者:蘇岱崙、王韻齡、賓靜蓀
「自主學習計畫怎麼做才算好?」、「大學到底想看到什麼樣的自主學習成果?」108課綱去年上路後,變化最大的高中課程,學生必須在修業期間內完成18節的「自主學習」,但許多高一生對於自主學習感到茫然,因為對自己的興趣、志向還不夠明確,高中也對於輔導學生自主學習各有解讀,導致原本立意良善的設計,上路後現場評價不一。國家教育研究院7月17、18日舉辦「自主學習資源的發展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就有學者首度發表,針對108課綱上路近一年來,對各高中推動自主學習的觀察。
在108課綱中,高中設計每週2~3小時的彈性學習時段,只能運用在學生自主學習、選手培訓、學校特色活動、充實與補強教學這四類。5月底台中一中、台中二中卻被爆出,在彈性學習時間內,規劃的充實、補強教學,依法規須學生依照意願自由參加,卻成了「原班上課」,每週多上一節英文、數學等課,被媒體形容為「假彈性、真綁課」。
「對老師、對高中而言,如果能把自主學習做好,108課綱也就能做好了,」淡江大學教育與領導研究所所長、高中優質化暨課綱前導學校北一區(新北、基隆、宜蘭、花蓮)區召集人薛曉華認為。
她以在大學任教經驗指出,在大學甚至研究所,許多學生學習動機低落。部分可歸因於傳統高中的課程,每天被塞得滿滿,沒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和安排自己的時間,但是一上大學,學習者面臨許多自由選修機會,也有許多空堂、擁有許多可支配時間,「在過去被塞得很滿的高中上課時數裡,賦予學生至少18小時的自主學習機會,是一種練習,」薛曉華闡述108課綱設計自主學習背後的精神。
高中自主學習,各彈各的調
然而,卻不是每個高中在推動自主學習上,都有理想的樣貌。前台東教育處處長、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所長劉鎮寧在研討會上發表的〈體制內另類教育的實踐–論高中自主學習計畫的省思與建議〉,檢視高雄市公立高中各校所訂的自主學習規範。
他指出,內容大同小異,質疑與自主學習多元化、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矛盾。他建議,教育行政機關必須有系統推動老師自主學習培力,否則,不了解自主學習精神的老師、校方,只會讓自主學習淪為自習課。
薛曉華發表的〈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下我國高中自主學習推動模式之探討:不同型態高中的推動模式分析〉,則針對高優計畫中,北一區的普通高中所推動的自主學習模式。她發現,明星高中、社區高中、私立高中在輔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計畫時,各有不同模式:明星高中校風一向較自由、學生也比較能被信任,學校給予的自主學習規範較少;私立高中因為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期待高,所以老師在自主學習上的引導、介入較高,會給予學生學習策略及許多和學習的連結;而社區高中學生學習動機較弱,有心推動的學校,多半會先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前導、基礎課程,期末安排學生發表學習成果,希望能連結學習動機。
備審資料參採經驗:理工學類重成果,人文學類偏歷程
但在學生、家長心中覺得疑惑的是,不同學校資源和輔導方向不同,自己做出來的自主學習,會不會比別人差?申請大學時,自主學習成果究竟會怎麼被衡量?
薛曉華坦言,對大學而言,111學年考招新制還沒上路,學習歷程檔案到底要看什麼,很多大學教授也還沒準備好,她只能以行之有年的申請入學的備審資料分享觀察:「理工科系比較偏向看重『成果導向』,因為知識多半有標準答案;但人文社會領域知識疆界比較廣,可能看中學生的『過程』大於成果。」
同樣參與研討會的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陳鏗任也對《親子天下》記者表示,大學其實並不是期待高中生交出「諾貝爾獎等級」的自主學習研究報告。他舉例,曾有一位來申請交大的高中畢業生,說明自己是班上學藝股長,為了收同學作業傷透腦筋,後來他自學運用Google日曆技巧等,教會同學使用,善用科技自動提醒與回報的功能,「展現他對問題有感,能找到解法並應用,還能對自己與同學都有幫助,這就是優秀校友的潛質,」他指出。
許多高中老師在指導高一生自主學習時,經常反映「學生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」。薛曉華理解表示,高中階段承接的學生,經歷國中「高度控制、學習動機被摧毀」;但到了大學,孩子立刻面臨的又是高度自由的學習階段,中間的銜接十分重要,「高中階段推動自主學習很有挑戰,但意義也很大。至少18節的自主學習,也未嘗不是一個18歲的成年禮,」她妥貼比喻。